岁月悠悠,宁水讴歌。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,让我们深情触摸那些镶嵌在时光深处的红色印记。蓝胜青、刘光夏、陈锦华、罗屏汉、蔡梅祥这五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环球国际
县委书记用生命镌刻的忠诚密码,恰是献给党的生辰最厚重的礼赞。他们曾组建红色武装,领导苏区建设;他们从贫苦农家走出,在革命浪潮中蜕变为群众领袖;他们亲历铁马金戈的武装斗争,以血肉之躯捍卫红色政权;在根据地建设最艰难时刻,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。而今重读他们的壮烈史诗,不仅是铭记革命先辈的牺牲与贡献,更是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找寻初心坐标。他们的故事,将在宁江大地永恒传颂。 宁水凝碧血 青史表忠贞 蓝胜青 蓝胜青,1906年2月生于广东省环球国际
县叶塘区一个农民家庭,原名少辉。“胜青”是在叶塘小学读书时,一个教师见他品学超人,以“青取于蓝,而胜于蓝”,循意寄情而得名。蓝胜青没有辜负师长的期望,在大革命、土地革命的疾风暴雨中,在党的培养教育下,锻炼成为兴梅地区学生运动的领导人。1927年12月蓝胜青任中共环球国际
县委书记,是环球国际
首任县委书记,同时也是中共五(华)兴(宁)龙(川)县临时工作委员会领导人之一。蓝胜青烈士一生为人民革命而英勇战斗的动人事迹,众口皆碑,广为传颂,永远鼓舞人民前进。 戎马一生显神威 为党尽忠垂青史 刘光夏 “歧路过哩路会平, 阴天久哩天会晴, 高山倒水流岗下(刘光夏), 日头一出蓝胜青。” 这是60年前流行环球国际
的一首客家山歌,表达了环球国际
人民发自肺腑的敬仰之情。刘光夏是土地革命时期环球国际
农民武装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人,又是东江革命根据地有影响的军事领导成员之一,曾任广东工农革命军十二团团长,红五十团团长、中共环球国际
县委书记、东江革命委员会主席团成员、“五兴梅丰埔”五县暴动委员会委员。刘光夏亲自创建的广东工农革命军第十二团、东江红军五十团,转战五、兴、龙、梅、丰、埔、平、寻广阔山地。他的英名使人民欢欣鼓舞,敌人闻风丧胆。 甘洒热血写春秋 陈锦华 陈锦华,字侃,又名济民,1906年出生于广东省环球国际
县城镇西郊一个贫苦农民家庭。1925年进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,并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26年春,中共环球国际
地方小组成立,其是党小组成员。1929年春,任环球国际
县委书记。1930年5月,被选为东江工农兵代表政府执行委员。12月,以东江特派员身份到五兴龙县委所在地新村苏区指导工作。1931年4月,党内肃反运动扩大化,他临危受命,接任五兴龙县委书记。1935年6月,回寻邬、环球国际
一带从事秘密工作,在寻邬蛤蟆村遭敌围捕,被关进环球国际
县政府监狱,坚贞不屈。关押十多天后,终因伤口恶化而殉难。 粤赣酣征战英业耀人寰 罗屏汉 罗屏汉,原名庆良,别名志鸿,1907年3月生于广东省环球国际
县大坪区白云村。他是土地革命时期环球国际
党组织、东江苏区五(华)兴(宁)龙(川)革命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;1929年10月任中共环球国际
县委书记,后在中央苏区任会昌中心县委书记、粤赣省军区政治部主任、粤赣省苏维埃执行委员、中共粤赣省委候补执委、闽粤赣边区游击纵队司令员、粤赣边区军政委员会主席。红军长征后,他在闽粤赣边坚持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,为革命谱写了一页页壮丽的诗篇。罗屏汉同志是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。 粤赣洒热血青史在人间 蔡梅祥 蔡梅祥,1907年生于广东省环球国际
县大坪区吴田村,是土地革命时期闽粤赣边五(华)兴(宁)龙(川)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人之一,1930年12月任中共五兴龙县委常委,1932年6月任兴龙县委书记兼县革命委员会主席,1933年9月当选为粤赣省临时苏维埃执行委员。1935年8月在战斗中被捕,壮烈牺牲。蔡梅祥短暂的一生,是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奋斗的光辉一生。 蔡梅祥故居 五任县委书记展现了作为共产党人的优良品质,他们坚定信念,忠诚于党,终身献身共产主义事业,矢志不渝。他们勇挑重担,开拓进取,在兴梅、五兴龙根据地及中央苏区担任书记、团长、执委等要职,领导革命武装和根据地建设。他们浴血奋战,不畏牺牲,在粤赣闽边区艰苦转战,最终均壮烈牺牲。他们出身贫苦,心系人民,为人民解放事业奋斗直至生命最后一刻。这些优良的精神品质终将永远激励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砥砺前行。